纵观世界版图,旧金山、东京湾、粤港澳这几大湾区,往往是生物医药的产业高地,环渤海地区亦是如此。环渤海地区中,21家生物医药产业重点园区星罗棋布,山东拿下8家席位,其中烟台更是实现了1006亿的年度总收入。
127家规上企业、55家营收过亿、6家跻身国内百强、5家中外上市……这些数字构成了烟台生物医药产业的底色。站在高质量发展图景下,众人可以看到烟台正瞄准山东生物医药产业短板,精准把握未来形与势;以科技为“种子”,不断育结创新之果;运用平台思维,搭建共享共赢的平台;共谋价值共振,让烟台医药走出国际范儿。
7月29日,2021医药创新与发展国际会议在烟台开幕。在这里,可以看到“原始创新-成果转化-智能制造-商贸流通”各环节跨区域协同、融合共生的烟台医养产业新格局,这也成为环渤海产业带中的一抹新亮色。
瞄短板:力避同质化牢牢走创新路
站在全国视角看,环渤海生物医药产业带是国内最具优势地位的区域板块,有分析报告认为,这里生物医药重点园区的企业总数、医药工业百强企业数和上市企业数量分别占全国重点园区的22.1%、31.8%和19.2%。
拥有1亿人口的山东在环渤海21家重点园区中独占8家,亦是全国首个提出医养健康概念的省份。据2020年度山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省居民在医疗保健方面人均支出达到1914元,同比增长超过5.4%,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支出达到2298元。医养健康产业,作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之一,正在“四新”引领下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据《山东省医养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2年)》,到2022年全省医养健康产业增加值力争达到1.15万亿元,打造济南、青岛、烟台等一批医养健康产业千亿级城市。
如今来看,烟台千亿级城市目标业已实现。2019年烟台市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全国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医药健康产业集群入选山东省首批“十强”产业“雁阵型”集群库,2020年烟台生物医药企业总收入达1006亿元。
不过,纵观苏州、上海等地的生物医药产业现状,在2021医药创新与发展国际会议上,众多嘉宾也谈到了目前生物医药产业的一些堵点。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原校长裴钢就认为,目前生物医药产业在创新研究上研发多聚集于热门靶点,普遍存在同质化创新现象。
但“烟台答卷”在裴钢院士眼中是“非常不错”!2021年上半年,烟台生物医药产业创新成果集中爆发,上市了“维迪西妥单抗”“泰它西普”“利培酮缓释微球”“贝伐珠单抗注射液”4种创新产品,填补国内技术空白。烟台市委、市政府明确,生物医药创新的关键,是要打破自设的牢笼,包括旧有的经验、惯性和利益阻隔,实现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的突破,以提升供应链与产业链的竞争力。
裴钢院士就说:“过去十年,烟台的答卷非常不错。生物医药的发展,要站在未来的视野把握潮流与趋势,真正依靠企业、依靠市场,真正做到产学研的密切合作。”
走大道:用“科技种”育结“创新果”
今年3月份,烟台市印发《关于支持“三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打造高能级战略载体的实施意见》,其中烟台环渤海药物高等研究院作为平台之一已正式开工建设。这里,也被誉为中国的“北方蓝色药谷"。
据《山东省医养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2年)》,区域布局上山东谋划济南、青岛、烟台三核引领。其中对于烟台的定位,就是“突出仙境海岸、海洋药物优势,大力引进高端医疗资源,加快建设国际生物科技园、海洋精准医疗科技园……”
目前,烟台市生物医药领域企业达到了3400家,其中规上企业127家,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55家,过10亿元企业有13家,在中外上市企业5家,6家企业进入国内医药工业、商业领域百强。
科技,早已成为创新发展的第一驱动力!从专业角度出发,这些企业聚焦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以及神经精神系统疾病等重大疾病领域,开展一系列新型抗体药物、创新制剂、创新药物和新型药物递释系统等高端创新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推动了基因与细胞治疗、新型疫苗等前沿技术发展。
我们欣喜地看到,石药百克津优力成为国内第一个批准上市的长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荣获中国专利金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先声生物恩度成为世界首例血管内皮抑制素抗肿瘤药物;正海生物海奥口腔修复膜等创新性生物医学材料打破发达国家的垄断。
制药行业是一个资本、人才、智力、科技密集型产业,也是一个长周期行业,这些企业现在享受到的红利,很多就是源自当年的布局。
借大势:平台思维让各方共享又共赢
“聚焦一个产业、建设一种模式、打造一个生态、形成一个集群”,这是烟台全力构建创新平台的“方法论”。
从实践路径上看,烟台实行“一链长、一园区、一链办、一基金、一联盟、一平台”的工作机制,加强产业链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工作,为链上企业和项目提供高效、专业、精细的全程服务。我们看到,烟台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了生物医药产业链链长,并成立了生物医药产业链“链长制”工作办公室,负责产业研究、企业培育、项目推进、平台建设、督导考核等工作。
烟台在生物医药产业上,所要打造的是一个开放式的创新平台,实现各方资源的整合和对接,使得各生产要素、各市场主体能共享基础性研究成果、产业成果,达到共享又共赢的目的。
2021医药创新与发展国际会议上,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鲁商集团首席科学家凌沛学就说:“原始创新是主体,这是从0到1的创新。从1到10的创新,则是研究机构还有企业技术中心。从10到100的创新,则牵扯到更多的技术环节和市场因素。从创新角度出发,需要政府牵头,形成这样的闭环。”
2020年,烟台与同济大学、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等开展技术交流对接15次,达成技术合作项目60余项。烟台(国际)技术交易市场汇集的生物医药先进技术成果达到200余项,推动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0亿元,为医药企业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
特别指出的是,医药与健康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还被工信部认定为“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每年可以面向全国上百家单位提供各类服务上万项(次),共吸引入孵企业100余家。
“政塑环境、产是核心、学是依托、研有成果、金为助力、服以拓展、用是导向”,烟台总结的这28个字,字字摸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脉搏。
价值共振:谋取“国际通行证”
日前,荣昌生物强势登陆港股,成为山东省市值最大的上市制药公司,也是迄今为止全球第二大生物技术IPO。“眼睛向外”的烟台生物制药企业,向外界不断展示着“创新好药烟台制造”的区域品牌。
2020年11月15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放大了山东尤其是烟台与日韩隔海而望的地缘优势。外接东亚“朋友圈”、内连齐鲁腹地的烟台,对于山东乃至中国北方区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全球化下,“蝴蝶效应”到处显现,眼睛向内只盯本土竞争对手,跟在国际医药巨头身后抢仿打天下的时代早已成为过去。如何让烟台生物医药谋得国际通行证?烟台市委、市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动作。
如连续三年举办的医药创新与发展国际会议,已成为业界大咖的盛会。在这里,已有30余名国家部委相关领导参会进行最新的政策解读,有包括8位中外院士在内的300余名医药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在会上做前沿专题报告。
此外,烟台鼓励支持企业依托海外研发中心或办事机构,加速运行产品国际化注册,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像绿叶制药引进12.5亿港元高瓴资本战略投资,与阿斯利康联手全面提升血脂康胶囊全球市场覆盖率,未来市场份额有望达到85%;东诚药业与以色列艾伦斯公司签订协议引进国际最先进的Hp检测技术及产品;瑞康医药与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开展医疗诊断领域合作,与阿斯利康共建区域商业创新中心,这也是阿斯利康首次与经销商共建区域创新中心。
下一步,烟台还研究制定了新一轮扶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对进入临床阶段和获得批件、注册证的产品给予最高5000万元资金支持,鼓励新药落户生产,最高扶持可达1亿元!
这也成为烟台针对产业发展的小趋势,结合动能转换的区域中周期,在大时代图景下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烟台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