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广东沿海经济带发展研究院

科研动态

当前位置: 首 页 >> 研究院动态 >> 科研动态 >> 正文



沿海海平面为1980年以来第三高,局地海平面变化影响较大——《2020年中国海平面公报》解读
日期: 2021-04-29      信息来源: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点击数:

2020年4月26日,自然资源部发布《2020年中国海平面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报》全面表述了2020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状况,分析了海平面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给出了海平面上升对海岸带的影响状况,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和防范建议。

中国沿海海平面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1980—2020年,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3.4毫米/年,高于同时段全球平均水平(图1)。1990年代以来,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明显,过去10年的海平面均处于近40年来的高位。2020年中国沿海海平面为1980年以来第三高。预计未来30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将上升55~170毫米。


图1 1980—2020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


一、2020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状况


2020年,中国沿海海平面较常年(1993—2011年平均)高73毫米。与2019年相比,中国沿海海平面以杭州湾为界总体呈现“北升南降”的特点,北部总体上升12毫米,南部下降9毫米。受区域强降雨和入海径流等影响,渤海湾西部至莱州湾沿海、长江口至杭州湾沿海,以及珠江口沿海海平面均达到1980年以来第二高位,海平面较常年分别高约110毫米、105毫米和110毫米;山东南部至江苏北部沿海、台湾海峡沿海海平面较低,但仍较常年高30~50毫米。

从时间变化特征来看,1月和6月杭州湾及以北沿海、10月中国沿海,以及12月福建和广东沿海海平面均为1980年以来同期最高,较常年同期分别高136毫米、107毫米、170毫米和159毫米;8月台湾海峡沿海海平面为近20年同期最低。海温、气温、气压、风和降水等是引起沿海海平面异常变化的重要原因。


二、海平面与气候变化


全球海平面上升是由气候变暖导致的海水增温膨胀、陆源冰川和极地冰盖融化等因素造成的。2019年,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创历史新高,为410.5±0.2ppm,是工业化前水平的148%。2020年,全球平均表面温度比工业化前水平(1850—1900年平均值)高约1.2℃,为有观测记录以来三个最暖年份之一。全球700米以上和2000米以上海洋持续增暖,2020年海洋热含量达历史新高。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格陵兰冰盖损失约1520亿吨冰体。全球平均海平面加速上升,1993—2020年上升速率约为3.3毫米/年,2020年达有卫星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同期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3.9毫米/年。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沿海海温和气温升高,气压降低,海平面上升。1980—2020年,中国沿海海温和气温均呈上升趋势,上升速率分别为0.27℃/10年和0.39℃/10年。海温和气温升高、气压降低等因素都会造成局地海平面上升,另外风场异常变化导致海水长时间向岸堆积,以及区域异常降水事件等,也都会造成局地海平面异常。


三、海平面上升加剧海岸带灾害影响


2020年,风暴潮和滨海洪涝主要集中发生在8月,浙江沿海受影响最大。台风“黑格比”影响期间,浙江沿海局地最大降雨量超过550毫米,恰逢天文大潮期,极端海平面达240厘米(85基面),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造成沿海地区行洪困难,内涝严重,给浙江沿海带来直接经济损失超过73亿元。

2020年,受海平面上升和极端海平面事件等影响,辽宁、江苏、福建和广西沿海部分监测岸段海岸侵蚀加剧(图2)。重度海水入侵主要分布在辽宁、河北和江苏沿海局部地区,其中河北沧州3个监测断面海水入侵距离均超过90千米。长江口、钱塘江口和珠江口共发生10次较大的咸潮入侵过程,其中钱塘江口3次咸潮入侵过程均发生在天文大潮期,沿线水厂供水受到较大影响。


图2 辽宁绥中南江屯岸段海岸侵蚀

2021年,沿海相关部门应密切关注高海平面和天文大潮期的海洋天气过程。


四、应对海平面上升措施建议


为科学应对沿海海平面上升风险,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出以下应对策略建议:

(一)持续提高海平面监测预警和风险防范能力。加强新技术的应用,完善海平面观监测和影响调查体系,防范特大城市因地面沉降增加相对海平面上升风险,提高极端高海平面、咸潮和滨海城市洪涝等早期预警水平。提升海平面综合风险防范能力,重点针对沿海特大城市洪涝、淡水资源、海岸防护能力以及土地利用开展海平面上升影响专题评估和综合风险评估。

(二)不断完善海岸带生态预警监测和修复体系。加强海岸带生态预警监测,掌握气候变化与海平面上升背景下的生态状况,科学评价生态系统的退化程度、恢复力和修复适宜性。强化基于生态理念的海岸防护,推进海堤的生态化改造,恢复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加强海岸带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促进固碳增汇,有效减缓气候变化。


作者: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副主任 相文玺


广东省 湛江市 麻章区 海大路1号   邮编:524088   邮箱: xzb@gdou.edu.cn

版权所有:广东沿海经济带发展研究院